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关于我们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国能包神铁路集团领导莅临学院开展项目交流

2022年04月22日 11:23 点击数:

 2022年4月20日全天,国能包神铁路集团领导莅临99905银河针对“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与“智能牵引供电技术”两个项目开展座谈交流。国能包神铁路集团总经理孙彬、总会计师周志成,神朔铁路分公司副总经理薛蛟,包神铁路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子彦,国能包神铁路集团科技信息部经理刘朝晖,乔亿豪;西南交通大学朱健梅教授,科研院副院长周南,99905银河院长陈维荣教授,国家工程中心主任高仕斌教授,何晓琼教授、胡海涛教授等项目团队,成都运达科技董事长何鸿云教授、成都唐源银河、成都交大光芒等相关产业化单位负责人参与研讨会并展开交流。

会议在运达科技大厦2号会议室开展,99905银河副院长胡海涛主持会议。

 

科研院副院长周南代表科研院致辞。周南副院长首先向包神铁路集团对本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表示感谢,学校高度重视本次项目的落地开展,科研院将大力支持项目的推进工作,希望高仕斌教授科研团队发挥牵头作用,包神集团能够给以场地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支持。

 

成都运达科技董事长何鸿云教授代表公司致辞,表示将大力支持项目推进,集全公司之力全力以赴完成项目。

 

会议第一部分,就“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开展交流。

包神铁路集团总经理孙彬致辞表示,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在项目实施思路上,首先集团要成立项目组,对课题组进行评估;其次专家组要做好项目周期评估方案,进行阶段性评估,建立例会制度;第三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项目落实。包神集团将在试验研发、试验基地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接着,项目负责人高仕斌教授介绍项目概况。高仕斌教授首先讲到包神铁路集团提供的303公里的示范线路是项目的基础先决条件,其次针对项目的五个课题分别指出工作重点和难点,其中重点强调了项目实施总体方案、资源配置、光伏并网相关设备、能量管理系统等工作的完成时间节点。另一方面,在项目执行计划上,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均要达到提前半年竣工的目标,希望能够在今年下半年开展现场安装调试。高仕斌教授表示本次项目围绕“双碳”目标和节能减排开展,对新能源的就地消纳和供电系统的节能降耗都有示范作用,形成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系统的新模式。

 

随后,韦晓广、严长辉、陈德明分别就“项目计划实施及难点”“牵引供电再生制动能力利用及储能装置”“协同供能技术下继电保护思考”作报告。韦晓广详细汇报了每个课题的时间节点与进度安排,示范工程需要体现的成果以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长辉主要介绍了牵引变电所的创新方案、储能装置和相关成果。陈德明介绍了协同供能下继电保护面临的挑战、广域保护解决方案和已有的工程实践。

   

与会领导和教授就项目推进开展技术交流,重点对刘家沟站的设备用地讨论解决方案,会后项目组与包神铁路集团将进一步跟进解决问题。

 


 

会议第二部分就“智能牵引供电技术”开展交流。

包神铁路集团总会计师周志成表示,“智能牵引供电技术”项目对于神朔铁路意义重大,结合该项目契机,可以将涉及的供电设备如配电所、接触网和变电所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老旧差设备的革新。同时希望项目组老师就智能运营、智能调度、智能装备等方面给出建议。

 

随后,舒泽亮、占栋、陈奇志、林圣分别就“电子式牵引变压器”“牵引供电智能运维系统”“智能供电调度系统发展思考”“供电智能装备及能耗监测分析技术”作报告。舒泽亮教授详细汇报了车载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发展背景、关键技术、研制历程和应用可行性,以及全贯通牵引供电系统的结构特点、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的研究成果;占栋博士汇报了牵引供电智能运维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项目规划和总体设计、系统内容及应用案例等;陈奇志研究员汇报了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发展:京张高铁、成渝中线、智能供电调度系统、智能供电运维系统、铁路SCADA系统网络安全监测管理平台;林圣教授汇报了智能箱式变电站和能耗监测分析系统等相关情况。

 


 

与会领导和教授围绕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实际应用展开交流。

 


   

高仕斌教授总结到,首先要解决项目用地问题,保证“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项目能够实现核心指标。其次在智能牵引供电技术方面作相关补充:智能运维是智能监控系统的核心,99905银河在供变电方面已经有成功应用的案例,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未来智能运维还可以与北斗系统、5G通信合作,完成数据实时传输及临时调度,“实现完全的智能”。

学院与国能包神铁路集团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已开展大量合作,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校企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